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
省级最佳文明单位
省级卫生先进单位
健康热线
0839-7202745

严寒天气里,器官比你更怕冷

发表时间:2019-01-17 08:06

寒冷时,人会身不由己的“哆嗦”。这种不自主的“抖”,在医学上称为战栗性产热,是身体感受到寒冷之后引起骨骼肌收缩,是让人体产生热能、缓解寒冷的动作。那么,严寒天气里,身体会还有什么变化?哪些器官更怕冷?

   一、心脏遇冷易缺血

   天冷的时候,为给身体供应能量,心跳会加快,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也会增大。低温时血液更黏稠,流速更慢,则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。心血管病患者遭受寒冷刺激,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、血压升高,可能出现急性心肌缺血,诱发心绞痛,甚至心肌梗死。

   暖“心”建议——1、洗澡前先调高浴室温度,避免冷刺激;睡前用热水泡脚,促进血液循环。2、多喝水,多吃蔬果,少食大鱼大肉,以降低血液黏稠度,避免血栓。3、注意生活细节,起床、站起来等体位变化时慢一点,别快速起身。4、留意心脏“受凉”预警信号,如出现胸部疼痛、心慌心悸、眼前发黑、胸闷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。

   二、肺部遇冷易咳嗽

   顶着寒风行走,有时会喘不上气、不停咳嗽、恶心想吐。这是因为寒冷干燥的空气会让鼻子发干,刺激咽喉部位,还会使小气管收缩,以致出现呼吸道应激反应。

   护肺建议——1、冬天外出要护好口咽部,尽量用鼻子呼吸,避免冷空气侵袭。2、白天注意多喝水,每天喝足1200~1600毫升,多吃梨、银耳、百合等润肺食物。3、居住在北方地区,如果家中有加湿器,可清洗干净后使用,将空气湿度保持在45%~60%。

   三、胃受凉会缩成一团

   受凉时,胃部肌肉、血管会收缩,发生胃痉挛,像抽筋一样。如果此时吃生、冷、硬食物或难以消化的大鱼大肉,更易给胃带来负担。

   养胃建议——1、天寒时必须做好胃部保暖。2、少穿较短的衣服,一定要护好腰腹部;适当吃些温热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粥、汤、炖菜等。3、三餐定时定量,让胃可以保持有规律的胃酸分泌周期。4、虽然冬天吃火锅、麻辣烫等能暖身,但不宜多吃,否则会诱发消化道溃疡。

   四、膀胱遇冷易尿频    

  一年四季,人的饮水量四化不大,冬季汗液蒸发减少,尿量就会相应增多。寒冷还会刺激神经中枢,引起内分泌系统调节变化,增加排尿量。为了御寒,包括膀胱在内的大多数器官会呈现收缩状态,也更易出现尿频。

   保护膀胱建议——1、保证充足饮水量,白天适当增加,晚上适当减少,以防频繁起夜,影响睡眠。2、平时有尿意不要憋着,以免损伤膀胱、前列腺等器官。

   五、手脚遇冷易冰凉

   外界温度过低时,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,给重要脏器供应氧气和养分,手指、脚趾、耳朵等末梢部位就会因为血流减少而感觉寒冷。

   身体末梢防护建议——1、外出时应带上耳罩,或用宽大的帽子、围巾遮住耳朵、鼻子,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,带好手套。2、胸背部贴身衣物穿暖些,有助于让血流均衡分配,保障身体末梢供血。3、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,先搓搓手,然后搓一下耳朵,让其快速回暖,不宜直接用热水或热物敷贴。

   六、关节遇冷易冻僵

   寒冷会导致肌肉收缩,血运和滑液分泌减少,关节周围组织(包括肌肉、韧带等)顺应性变差,所以很多人会感觉肌肉酸痛、关节发僵、关节炎疼痛加重。

   养护关节建议——1、气温骤降时,一定要及时添衣保暖,避免长时间呆在户外。2、登山、爬楼梯等运动会增加关节负重,不适合冬季进行。3、运动前一定做好热身,以免僵硬的四肢投入到剧烈的运动后,造成损伤。4、饮食方面应注意补钙、维生素、蛋白质等,适当多吃牛奶、豆制品、虾皮、海带、核桃等。

   七、鼻子遇冷易流涕

   冷空气进入鼻腔,毛细血管收缩,纤毛运动减弱,容易出现流清鼻涕或鼻孔黏液现象。这是鼻子对冷空气敏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射。

   护住鼻粘膜——1、冷天出门戴口罩,可以减少冷空气进入鼻腔的机会;每天用凉水洗一次脸,能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。2、流鼻涕时可用温盐水冲洗鼻子,同时按摩鼻翼。3、如果稍有冷空气就不断流鼻涕,且持续时间很长,到室内也不好转,要怀疑是鼻炎导致,建议到医院就诊。    

   此外,冬季日照时间短,褪黑激素分泌紊乱,使得能产生“愉悦感”的血清素含量发生了变化。建议阳光好时,多出门晒太阳,把家里的灯换成暖色调,也有助改善情绪。

   来源:生命时报

  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版权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。